Entdecken Sie die Klangsymbolik in Mandarin mit unserer chinesischen Ideophon-Datenbank

Suchen:
Chinesisch (Traditionell)
Chinesisch (Vereinfacht)
Pinyin mit Tönentuō
Pinyin mit Zahlentontuo1
Pinyin ohne Tönetuo
ipa_tonelettertʰwo˥
ipa_tonenumbertʰwo55
language_stageSC
data_sourceGong
sensory_imagerySOUND
morphological_templateA
character1_freq149.3383
character1_family_size34
character1_semantic_radical
character1_semantic_radical_freq19245.0025
character1_semantic_family_size233
character1_phonetic_component
character1_phonetic_component_freq247.521
character1_phonetic_family_size2
Interjektionnotinterjection
Chinesisch (Traditionell)
Chinesisch (Vereinfacht)
Pinyin mit Tönentuō
Pinyin mit Zahlentontuo1
Pinyin ohne Tönetuo
ipa_tonelettertʰwo˥
ipa_tonenumbertʰwo55
language_stageOC-MC-SC
data_sourceHYDCD
sensory_imagerySOUND
Definition(參見 託)tuō ㄊㄨㄛ 〔《集韻》闥各切, 入鐸, 透。 〕 同“ 託 ”。 1.用手掌附着或承着。 唐 韓偓 《詠手》: “悵望昔逢搴繡幔, 依稀曾見托金車。” 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‧宰執親王上壽賜宴》: “內侍進前供上食, 雙雙奉托直過頭。” 《水滸傳》第八一回: “ 戴宗 托着雨傘, 背着個包裹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七: “他趕緊用手托着門, 把它關嚴。” 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一本: “他掌中托着一塊扇上拉下的玉墜。” 2.泛指承托。 魏巍 《我的老師》: “圓天蓋着大海, 黑水托着孤舟, 遠看不見山, 那天邊只有雲頭。” 3.承托某些物品的器皿。 也叫托子。 宋 程大昌《演繁露‧托子》: “托始於 唐 , 前世無有也。 崔寧 女飲茶, 病盞熱熨指, 取揲子融蠟, 象盞足大小, 而環結其中, 寘盞於蠟, 無所傾側, 因命工髹漆為之, 寧 喜其為, 名之曰托, 遂行於世。” 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 “ 真長老 與 趙員外 眾人茶罷, 收了盞托。”如: 茶托;花托;日歷托。 參見“ 托子 ”。 4.泛指承托器物的座子。 如: 槍托。 5.防守, 守禦。 宋 李心傳 《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‧兵馬‧平江許浦水軍》: “ 平江 許浦 水軍者, 本 明州 定海縣 水軍也。 舊隸沿海制置司, 防托海道。”參見“ 托落 ”。 6.襯墊;襯托。 唐 馮贄 《雲仙雜記‧半月履》: “作半月履, 裁千紋布為之, 托以精銀, 縝以絳蠟。” 明 黃道周 《五言古風贈徐霞客》之二: “璞琢不可還, 龐衣托純緣。” 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‧詩家烘托法》: “《詠老馬》詩云: ‘齒長幾何君莫問, 沙場舊主早封侯。 ’不言老而老自見……此所謂烘雲托月法也。” 7.引申為伴奏。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九: “ 小文 正在練習橫笛, 大概是准備給 若霞 托崑腔。”參見“ 托腔 ”。 8.依靠;寄托。 唐 元稹 《鶯鶯傳》: “旅寓惶駭, 不知所托。” 《剪燈新話‧富貴發跡司志》: “俾枯魚蒙斗水之活, 困鳥托一枝之安。” 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 “托着老子娘的福, 吃喝慣了。”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編‧戛劍生雜記》: “皆所身歷, 非托諸空言也。” 9.囑托;委托。 宋 辛棄疾 《瑞鶴仙‧賦梅》詞: “ 瑤池 舊約, 憐翁更仗誰托。” 明 文秉 《先撥志始》卷下: “又托奸徒 汪文言 內探消息。” 巴金 《探索集‧懷念烈文》: “他托人向我約稿, 我寄了稿去, 後來我們就認識了。” 10.假托;藉口。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六: “自己也曉得是小孩子不應該看的禁書, 便白天托頭痛把帳子放下了來偷看。”參見“ 托名 ”。 11.象聲詞。 沙汀 《祖父的故事》: “遠遠地傳來了紅眼圈更夫的木梆聲: 托--托、托、托。”參見“ 托托 ”。 12.量詞。 長度單位。 以成人兩臂平伸為度。 宋 龐元英 《文昌雜錄》卷三: “常以鑞碢長繩沉水中, 深及三十托以上, 舟方可行。” 《元典章‧工部一‧禁治紕薄緞匹》: “緞疋各長五托半之上, 依官尺闊一尺六寸。” 峻青 《海嘯》第二章: “‘喏, 頂大也只有這麼兩三托。 ’ 小於 伸出兩只胳膊比量着。” 13.量詞。 舊稱 英 制一花當(fathom, 六英尺)為一托。 14.量詞。 壓強的一種單位。 英語torr的音譯。 一托等於一毫米高的汞柱產生的壓強, 一大氣壓為760托。 舊亦作“ 乇 ”。 15.通“ 飥 ”。 餅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‧酒食》: “餅謂之托。”參見“ 不托 ”。
morphological_templateA
character1_freq149.3383
character1_family_size34
character1_semantic_radical
character1_semantic_radical_freq19245.0025
character1_semantic_family_size233
character1_phonetic_component
character1_phonetic_component_freq247.521
character1_phonetic_family_size2
Interjektionnotinterjection


(c) 2022 Chinesisch konvertieren | Korean Converter